第(3/3)页 张一凡当然知道朱元璋的困难,因此,听到他的诉苦,便笑着回答道:“父皇,儿臣只是推演将来,并且因此提出了种种可能和预防措施,这些事情不可能马上发生的,朝廷还有的是时间,可以提前为此一件件事情地准备起来。” 张一凡这边,还在继续说道:“另外,为了保护大明百姓,朝廷要出台律法,规定用工之规范,比如小孩应该在读书,不能被雇佣去干活,承受大人才能承担的赚钱责任,如此方能保证大明的未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可用。” 他们在这对话间,边上是有记录官的,一刻不停地在记录,甚至因为张一凡所说事情有不少太过新颖,导致他们都不方便速记,不得不全部记录,因此变得有点手忙脚乱,一个人明显不够,是有三个人在轮流记录。 之前就是三十税一,就这么简单。但是按照大妹夫这么说,那就复杂了。 张一凡听了朱标的话,却是摇摇头说道:“商人追逐利益,这是他们的本性,其实就目前已有的商人,也同样如此。这确实不好,但是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他们为了利益,可能会去极力革新技术,带动技术的进一步。” 科举考试,那是从隋唐开始的,历朝历代以来,就是那么个模式。 “这么麻烦?”朱标一听,忍不住叹道。 之前的时候,他就决定往科举里面加入张一凡的新学。他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做这个事情简单。 朱元璋倒是没说话,而是明显在思考中。 张一凡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没有就培养啊!只是科举就能当官,这种官确实不适合以后当官的要求,但是,可以改啊。比如说,以后的进士,必须要在国子监或者新设立的学堂专门学习怎么当新新式下的官,等他们学出来了不就可以了?” 听到最后,看到张一凡终于说完了,朱元璋忽然露出了苦笑之色,对张一凡说道:“一凡啊,你说得这些都有道理,我也都想做、都要做。但是,这么多的事情,这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东西,真得是没人可用啊!” 这些事情,可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实现的事情! 朱元璋听了,略微皱着眉头说道:“一个萝卜一个坑,对于这些人,能教他们什么?让他们不至于去和其他人抢饭吃?” 他还真没这么想过,原来收税其实是这样的目的,,他一直就认为,不就是收钱么! 这一点,就连朱元璋也是这么想着,因此,脸上明显有点诧异,随后便露出赞许之色,对收税的认识,又多了一层了。 之前的时候,他其实就已经从国子监选拔过几次人才直接拉去当官的。当初喷他藩王制度的叶伯巨就是国子生授平遥县训导。 说到这里,朱元璋又顿了顿之后说道:“科举这事儿,还得好好想想!” 明天大概率会恢复正常更新。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