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公仁是更看好曹操?” 他忽然问道。 “之前还不确定,如今曹操有荀潇,定能胜。” 董昭开始胡说八道。 袁绍能赢,自己也不可能投奔了,既然如此何不吹曹操。 “荀潇?” 张杨又愣住了,想了想才道:“有所耳闻,有君子之名,似乎是荀彧的族弟。” 说起这个,董昭顿时就来劲了。 之前董访在信中说过的,都是现成的材料,于是董昭稍加修饰后又复述了一遍。 重点落在了荀潇之才能和曹操对其的看重。 “张邈之乱将军可知?董家因文伯一句话,曹操便不再追究!” “如今董家与文伯关系极好,将军日后若是有意入曹营,也是能美言几句。” “袁绍不接纳将军,曹操有爱才之名,定然欣喜。” 董昭一阵吹嘘之后,最后如实说道。 张杨陷入了极大的震惊和久久的沉默之中。 这个荀潇,果真有绝世之才? 曹操能将他收入麾下,倒真是天命所归。 就是不知道他是怎么留住此等英才的...... “公仁所言有理,然我还是相信袁绍。” 张杨笑着拍了拍董昭的肩膀,无奈笑道:“看来公仁是要离开我了啊!” 董家既然归顺曹操,董昭定然要走。 这是他不愿看到,不过他也知董昭有才能,应该去更大的天地施展,也就只能叹息。 “昔日得将军礼遇,一直铭记在心。” 话至于此,董昭起身,郑重行了个大礼:“也正是不愿将军受袁绍玩弄,方才进言。” 张杨点了点头,拉起董昭重重按了按肩膀,却是不知说什么。 主臣之情,皆在不言中。 携手合作数年,终于不负忠义,不负仁义,也是不易。 坐回位置,二人沉默喝了一泡茶,张杨突然道:“那人明日会放走,公义也是明日离开?” 董昭点了点头,随后又是沉默。 月光照进来,更显二人脸色苍白。 张杨知道留不住,也不该留,只得沉默。 当然,他可以现在就杀了董昭,但并非心中所愿。 董昭也有些惋惜,终究是没劝说成功,如果说服张杨投靠,那携河内及迎天子的大功,日后在曹营必然受重用。 张杨也能有个好归宿。 到时候再问问文伯好了,他想着一时也没开口。 二人相对而坐,一坐便到了天明。 不时说两句,有过去的经历,也有对当今天下形势的判断。 董昭没再劝说,张杨没再留,二人都是极为默契。 月华消散,黎明之后便是晨曦,董昭再次起身行了个大礼,便去了监牢。 二人直接去了洛阳。 董昭以张杨特使的身份,进洛阳面见天子。 ...... 又是数十日过后,冬日终于过去,又是一年春天来临。 冰雪消融之后,天地万物显现出生机勃勃之象,一片欣欣向荣。 曹府的花开得很好,曹操刚嘟哝着文伯怎还没回,便收到了个天大的消息。 天子有诏书来。 “什么?怎么突然放行了?” 曹操差点高兴地跳起来,脸上每根胡须都在诉说着喜悦。 自从那天跟荀彧等人商量之后,他就一直在尝试跟张杨联系,同时想其它办法,均是未能成功。 结果,不知为何,张杨突然就放人了。 还没告诉他。 真是天大的好事! 天凉了就有人递枕头,今年定然一切顺利,曹操心情大好,爽朗的笑声在府邸久久回荡不止。 “到底是何人在帮我?” “找出来,我要赏死他!” 欣喜过后,曹操又陷入了沉思。 整个事情,都透露着一种古怪。 他可不会认为是袁绍或者张杨突然好心,定然是曹营有人暗中谋划! “戏志才?” 曹操摇了摇头。 听说他最近天天留恋酒色,不知哪找了个花魁,还想买回去,也不知道要干甚...... 不过,曹操忙着奉迎天子一事,懒得管他。 他从来是任人唯贤,私生活一向不太管。 “难道是文伯?” 曹操想想自己都笑了,他在豫州呢。 听说打了胜仗,都追到寿春去了,也是不可能。 荀攸,程昱,曹仁......一个个名字在他脑海中闪过。 也只有荀彧最像了。 “一定是荀彧,荀彧总是有办法!” 曹操大喜。 不乱是论资历论人脉,还是论在颍川士族的影响力,荀彧都是最有可能的那个。 说不定,他联系到了颍川哪个士族子弟说服了张杨,或者私自放行。 不论如何,这都是大功,天大的功! 此人要大赏,荀彧也要大赏。 要知道,如今不仅跟天子取得联系,天子还有诏书! 将曹操一顿夸之后,还表明了来兖州的想法。 天子有了态度,奉迎天子便有了大义! 要知道,他派出去那使者,只是打算探探洛阳情况,尝试与天子接触。 如今回馈的结果,比原先计划还好。 定然是那颍川士子在背后又出力了。 不仅明白自己的意图,还会抢答,曹操愈发有兴趣,就想问问此人到底是谁。 “快请荀彧!” “快请荀彧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