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今此消彼长之下。 …… 在徐州内城之中。 孙氏的府邸之内。 于内堂之中深夜燃灯,微光照耀房内,可见两道身影。 乃是刘备与孙乾。 孙乾自那日见得刘备之后,就知晓此人非是寻常人等,直到今日,才找到机会邀请他到家中来一叙。 如今夜已经深了,但两人依旧没有睡意。 刘备一袭浅绿色布袍,诸多脏污,很是朴素。 头戴冠冕,坐得颇为端正,神情平静。 “君所言,我大致已明了。” 刘备浅笑道:“就是说,君打算助我夺得徐州,抵抗曹操,若是可击溃之,日后便能得一地盘,在乱世称雄。” “不错!” 孙乾生得俊朗,胡须打理得很是整洁,而且说话自有儒生气息,口才不亚于简雍。 只是气质上,与简雍属截然不同。 他深鞠一躬,再次请茶推到刘备面前,继续说道:“早听闻玄德公在平原时,仁政爱民,善于征战,平贼无数。” “若是徐州可得明公提领,乃是百姓之福也。” “在下,本就是徐州之中商贾庶人,本是青州北海人士,前几年家乡蒙难,贼寇诸多,听闻君在青州平贼,功劳甚高,是以倾心已久。” “若是明公取徐州,在下一定相助,至少糜氏,孙氏两家自会归顺明公。” 刘备喝了一口茶,情不自禁端起茶杯端详了许久,他戎马多年,未曾有过多少次喝茶的享受。 当初在平原时,一分一毫都要从衙署之中,分出来为募兵做准备,或购买兵粮,或是囤积军备,或是招募兵士以给予俸钱。 他们三兄弟又严于律己,除了张飞爱喝酒之外,自己是根本不敢想。 这一次,恐怕和结义之时一样,得上天垂帘,有巨富商贾资助,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 刘备不动神色,实则心思繁乱,又深邃的转念一想。 这可并非是什么上天恩赐。 这是多年仁德忠义,笃行不辍而应得之名声。 有此等美名,自然多助。 天时,地利与人和,若是能将天下百姓民心放于心中,自然得道! 得道有苍生相助也。 “不过,公祐说笑了,”刘备展颜一笑,拱手而拜,“我,才疏学浅,不足以领徐州之地。” “多谢公祐抬爱,我早已说过,此次来徐州,不过是为了相助陶公,实不相瞒,我本以为曹操会打家劫舍,趁机屠城,来发泄心中之怒火。” “可到了徐州之后,才发觉兵非如此,他对百姓同样是仁政以收取民心,开仓以拉拢流民。” “是以,方可得民心。” “依我看来,徐州是必失也,即便是有人领了徐州,最终不也要落于他人之手?” 刘备诚恳而言,让孙乾登时愣了片刻。 “明公……何出此言?” “山河之固,城池之固,不在于坚实墙堡,而是在于德也。” “山河之固在于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