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家在舆图之上来回指点,分析战场的形势和可能发生的进程……大家各抒己见,毫无顾忌。 最终,经过军机处诸臣们的商议,最终罗列出了多套布阵的方案以及用兵的策略。 几乎将各种可能发生的意外都预防住了。 五日之后,董卓在眉县安置好了军队之后,便在华雄的保护下来到了长安。 时过境迁,再次回到长安的董卓心中有一种明显的刺痛感。 想当年,他刚刚离开长安之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手下雄兵十万,立志要平定西凉,可谓是意气风发,无人可及。 然时至今日,再次回来的他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滋味,手下的将士也很有可能会分崩离析。 军队的供养,也要仰仗他人鼻息,怎么想都觉得憋屈啊。 董卓这次回长安,并没有领太多的人。 他只是领着大将华雄,另外还有三百飞熊军当贴身铁卫。 在董卓看来,今天这场合,他领着太多的兵马回来也没有用,带兵多了,刘俭不可能让他到长安来,必须得是千人以下。 但是他就是领了一千个人,刘俭要真是想害他,那也是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与其让刘俭因为这种事瞧不起他,倒不如就领三百个人回来。 也让刘德然看看他董卓的志气。 而且,董卓心中也估摸着刘俭根本不可能害他。 西凉军诸将本来还找不着合适的理由造反,刘俭要真给董卓杀了,他们还真就是无所顾忌了,甚至还会因此而导致彼军的士气大为增长。 董卓觉得,以刘俭的智慧,他绝对干不出这么愚蠢的事情。 …… 眼看着就要到了长安,董卓正唏嘘不已之时,突见前面来了一支彪军。 那队兵马全副武装,为首的大将浑身覆盖着精铁甲胄。满面虬须,相貌极为雄伟。 “来者可是董公?” 董卓不认识眼前的将领,但是华雄认识。 他小心翼翼地冲着董卓说道:“相国,此人是河北大将颜良。” 董卓听到这里,恍然的点了点头。 早就听过此人的名号,今日一见,果然雄壮。 他命令车夫将他的马车往前拉了一拉。 董卓在战车上直了直身躯,随后对着颜良喊道:“老夫就是董卓,这位将军有何指点?” 颜良见董卓站了出来,急忙向着他拱手说道:“末将颜良,奉丞相之令特来此地迎接董公。” 说到这儿的时候,便见颜良一挥手,冲着他身后的士卒们高声说道:“给董公让出一条路来。 就见跟随颜良所来的河北精锐士兵齐齐的分散向了道路两旁,让出了一条宽敞的大路,同时他们将手中的兵器用左手和右手一起握住放在胸前,挺直了脊梁,昂首挺胸,乃是为董卓致敬。 董卓看到了眼前的情况,不由感慨。 他看向颜良说道:“可是你家丞相安排的?” 颜良说道:“丞相说了,董公乃是大汉朝的功臣,此番虽未克敌制胜,但是却也大扬我汉朝之威,不可不以重礼而代之也。” “董公,请!!” 这番话说的董卓心潮澎湃,心中俨然有一股碰到了知己的感觉。 刘德然,不愧是刘德然啊! 果然是有眼光。 也果然是有大胸襟啊。 随后,董卓就命令车夫:“驾车直行。” 于是董卓手下这三百名飞熊军就拥护在董卓车架的旁边,雄赳赳气昂昂的向着颜良的军队为他们打开的道路走了过去,大有一种凯旋之师的意味。 这一路上,董卓甚是感觉有面子。 华雄跟随在董卓的身边说道:“相国,刘俭对相国如此客气,看来他心中对相国还是很尊重的。” 董卓闻言,脸上的得意之色更甚了。 不过,他却突然想起一件事,随即嘱咐华雄道:“如今既然已经来了长安的地界,那你可就不能再称呼我为相国了,回头到了刘俭那里,也要称呼其为丞相。” 华雄听了这话,多少还有点儿不情不愿,但是在董卓意味深长的目光下,他还是答应了。 “遵主公之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