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大汉朝的天下,终须还是要靠人来支撑的!没有百姓,没有人丁,曹某就是将大汉诸州全部纳入掌中,又有何用?” “公瑾所言甚是,彭城和淮泗之民可迁入我江东,充实江东人口,让他们建设江南,使江南富庶,这才是仁者之道,亦是霸者之道也。” 说到这儿,就见曹操又转头看向了旁边的程昱,对他说道:“仲德也莫要多想,吾只是就事论事而已,并不针对任何人,仲德之谋也是为了江东的安危着想,虽未考虑到大局之处,但终归还是有常人所不及之处,只是此法与曹某如今在江东之所谓有偏差,故不能采用,还望仲德今后继续为曹某设谋,莫要因今日之事而退却,曹某定当聆听教诲!” 曹操没有采用自己屠城的方法,程昱倒也并没有感到遗憾,因为周瑜适才之言,也说到了程昱的心里。 曹操能够采纳周瑜的意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他的战略眼光的宏大……当然,今日若是没有周瑜的话,曹操可能就会采用自己的意见了。 “明公目光远大,周郎智计深远,程昱甘拜下风。” “明公放心,程昱非善妒小人,今日所设之谋有所欠缺,日后定当多多反思,多多改正。”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好,我有诸贤辅佐,何愁大事不成?” …… …… 四位亲信走了之后不久,曹氏宗族之中的曹仁,曹洪,曹纯三人前来探望曹操。 三人都是曹操的族弟,私下在一起并未拘束,彼此谈话都能敞开心扉。 于是,曹操将适才与四位谋主所言之事,与他们说了。 曹洪的性子比较直,当时就说道:“明公,周郎所言的大局我看不了那么远,也看不了那么透彻,不过程昱的屠城之法,我赞同,至少能在我江东和刘俭之间,开辟一片缓冲的区域,若是我,定就采用程昱的方法。” 曹操淡淡一笑,道“若是换成曹某原先,想来也会用程仲德之计,但是现如今,我却不能那么做了……曹某已非昔日之曹某也。” “为什么,因为周郎?” 曹操摇了摇头,道:“不,是因为刘俭。” “刘俭?刘俭与这件事有甚相干?” 曹操转头看向窗外。 江南之地不比北方,不论是哪个月,都是遍目绿色,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曹操望着窗外的绿树,眼眸中闪现出了向往之情。 “其实,我原先以为,空行王道,施恩于小民,不过是愚夫行为,蠢不可及,但是这些年,我看刘俭的所作所为,方才知晓,行王道,惠泽万民,得天下归心,这才是真正的高人,真正的强者……杀人屠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掌握人心,收揽人心为己用,才是成就大业的真正法则……” “或许有时候,会绕点远路,但是这条路,一旦走下来,回头看看,还是走的很值的!” 说到这,曹操转头看向曹仁:“子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