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李儒闻言略微犹豫,道:“如今,只有蔡邕,韩馥,孔伷等寥寥几人奉命抵京,其余诸人未至……” “再下令去催,一直催,不但要从相府下令催,陛下那边也要下诏一并催促,懂吗?” “喏!” 最近这段日子以来,董卓觉得他威压朝中公卿士族已经威压的差不多了,也是时候该对他们进行拉拢了。 虽然董卓如今走的是“匡扶大汉”“与皇帝和太后”联合的路线,但再怎么联合,他手底下也得有能人帮忙才行………这里说的能人不是那些帮他杀人打仗的凉州人,而是能够治理这个国家,使国家正常运转的士族。 先前在朝堂上抛出了张角的书信用以震慑望族公卿,并成功立相,设立了十三曹,接手了十常侍在地方的势力,尽夺朝中权柄,然后又让大司马刘虞当上公,弱化太傅袁隗在天下间的影响力,而最近,他还让杨彪当了司空,而袁基本人,又被他安排回太仆的位置上去了。 至于袁基空出来的司徒之位,则被董卓安排给了黄琬。 董卓玩的很嗨,可是现在,权柄到手了,该治理国家了,他却发现有点无从下手了。 这就是他控制东汉朝廷,投机成功背后所蕴藏的巨大隐患。 故而他现在,又开始选拔名士入京,为自己建立新人设,同时开始拉拢高声望的人才为辅。 而这个工作,他交给了周毖和郑泰,让他们替自己选拔。 被董卓选中的人包括荀爽,蔡邕,何颙等大儒名士,同时还有张邈,张咨,刘岱,王芬,孔伷,韩馥,焦和等人。 除了招揽名士能人,董卓也开始给了满朝公卿们甜枣。 他让公卿家的孩子都补上了因为先前雒阳之乱而损失的郎官,尽显其胸襟诚意。 董卓的意思很明显,这段时间,大家打也打了,闹也闹了,玩也玩了,该是时候和好了吧? 但问题是,董卓此举是徒劳的,这个天下有些人根本不可能跟董卓和好。 永远也不能。 而如果这些人不跟董卓和好,那董卓对关东士族所做的一切,就都是白玩。 现在,不跟董卓和好的人,有袁绍,袁术,曹操,桥瑁,王匡,鲍信等人。 他们一直都在暗中谋划,准备随时给董卓重重的一击,让他翻不起身。 只是眼下,他们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与理由。 但那个时刻,相信不会太久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