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九章 上有所好,下比效焉-《风骚重生传》
第(2/3)页
贾鸿渐听了一下点了点头,这几个企业基本那都是这个年代中国最出名的几个国有、集体企业了♀些企业的名字基本上经常在各种新闻里面都能听到,最多也就是一个华北制药比较少出现而已〉际上那个华北制药贾鸿渐倒是知道,是在今年也就是94年刚刚上市的一家国企,不过这国企一直到了2012年还一直是全国范围内最大的制药企业,并且还跟长宏一样,是当初前苏联援助建设的156项目之一。也是一五期间的重点项目来着。
在挂了电话之后,贾鸿渐知道基本上他们的华夏高科和那六家企业就一起成为了全国范围内挑选出来的7位种子选手。除了江南造船厂和华北制药厂都是一直以来活的都还不错的老国企以外,其他的几个企业包括华夏高科在内那都是从市场上拼杀出来的,而且成分还各有不同,像宝钢虽然是国企但是实际上历史并不长,它是在1978年12月23日,就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在上沪宝岗区长江之畔打下第一根桩。
而像北大方正,那不用说就是一集体企业。而且还是一校办三产小公司♀公司虽然经营的都是各种高科技,但是实际上北大占有股份了70%,而管理层占有了30%,最近好像还在准备引进国外东亚银行之类的投资,总的来说也就是个集体企业而已。
而海耳呢,更不用说了,这货的牌子挂的是集体企业。因为其创业时是集体企业,不过不管什么时候,琴岛人在胶东省内的地位那基本上就跟上沪在中国的地位一样。所以财大气粗的琴岛市政府倒是给了海耳不少的“国企待遇”。之后等到海耳做大了一点,能代表胶东省了。胶东省也给了不少的“国企待遇”和大力支持,而到了现在那更是国家都给“国企待遇”和大力支持了。不过虽然有了国企的待遇和大力支持,不过国家并没有在海耳里面占有多少股份,也就是有一定发言权和影响力而已,所以从纯粹的牌子上来说这货还就是个单纯的集体企业。
长宏是国企不错,不过这长宏算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虽然有国企血脉,但是因为身处大西南的绵洋,说实话不论是去全国各地的交通还是国内外各种资讯的传入都是比较慢的,这货能在市场上拼杀出来,那还真多亏了倪润丰的拼劲和贾鸿渐的指点。
而华夏高科在这些企业里那更是最特殊的了,这企业是完全的私营企业,本来按照成分来说应该是国家最不待见的“丫鬟生的”,但是因为华西高科的种种回馈老百姓的捐款捐物,以及关心国企和下岗工人的各种做法,倒是弄的现在好像也得到了国家给予的“国企待遇”了,至少看起来能跟做大了的集体企业一样被国家当成了自己人了!
在外人看来,这七家企业里面的大部分那都是经过了市场竞争的大浪淘金,不但证明了自己企业在面对国外企业时候的各种竞争力,而且他们还各自有一个接触的企业家,至少不管谁来挑,那这七家企业都可以说是最出类拔萃的。
贾鸿渐答应了之后,国家经贸委也没有怎么声张,而是不声不响的直接发文到了全国各级政府,让各级政府都知道有了这么一件事情,并且尽量配合和支持这七家企业办事就行。
不过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在国家开出了一个7人名单的种子选手阵营之后,各省市自治区甚至是各地市都开始提出了各种属于自己的名单。先是各省市自治区响应国家号召,开出了自己的一个扶植名单,宣布将在未来不等的若干年内将它们“送”进“中国500强企业”的名单,而各地市则是相应的提出u了打造“省级百强企业”的构想。
甚至国家中央各部位也都像是参加运动会一般的来凑趣了,他们也纷纷提出了各自坐在领域的扶植名单,比如说国家轻工总局就公布了全国一共68家“争创国际名牌优势企业”的名单,其战略目标也是“力争10年内扶植中国轻工企业进入世界五百强!”就这样,围绕着500金牌榜……不,500强的目标,一个由上而下的“抓大战略”逐渐成形!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