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众木爱芳春 下-《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
第(2/3)页
住进长宁宫后,皇上对惠妃虽不至于万般恩宠,却也常常在长宁宫走动。
只有何嘉瑜知道,朱瞻基到这儿来,有时并不与她说什么话,只是常在花树中流连。
何嘉瑜明白,朱瞻基喜欢的并不是她,而是长宁宫里过往的种种。她也有些不明白,为何孙清扬就在坤宁宫里,朱瞻基却要到长宁宫来缅怀过往?不过,这一切她都不介意,感情这东西单薄易碎又多辗转反复,需要用真心去呵护,而在这深宫里,最不需要的就是真心,他们各取所需,这很公平。
她甚至不变动长宁宫里的一草一木,免得朱瞻基会对此觉得陌生。
熟悉、亲切、历历在目,朱瞻基在看到那些旧物时,感到时光就是一把刻刀,当一切面目全非之际,唯有这些熟悉的物件、风景能够令他安心,就像他对孙清扬的感情,虽然有着往日不可追,青春不回返的惆怅,却因为时日久了,处处都妥帖、安心。
能够不离不弃,即使中间隔着再多的人,他们也相互信任,他知道自己的这种感情其他人很难明白,但好在,孙清扬是明白的。
所以,对于他喜欢在闲暇之余,呆在长宁宫的事情,她不过是偶尔含笑相询,有无在花树之下,月光之中,再遇到一位佳人?
而答案就在他的心里,万千佳人,他在意的永远都是眼前这一个。看着孙清扬眼角出现的细纹,他惊觉自己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从前夜夜欢歌,而今三日一为,有时还是勉为其难。
为着这个原因,侍寝时,他特别喜欢召年轻的妃嫔,在她们鲜嫩的肉体上,远离日渐腐朽的身躯。
而平日里,他则喜欢与那些还是他当皇太孙时就娶进宫的旧人相对,不用言语,不用交流,递到手中的茶、换季的衣衫、针脚的细致……甚至连室内的摆设,都令他舒服。
日子就在这样的平静中,由春走到夏。
初夏的晚风,还带着春天叶子由萌芽变浓郁的气息,又加入了更多繁花盛开的芬芳,白日渐渐开始燥热,夜晚的风就显得格外清凉,夹杂着花朵的馥郁,有时,里面还有雨打在地上,清新又略带土腥气的味道,象日渐平稳的感情,叫人格外好睡。
富足之地的江南却发生了灾情,眼见着就会欠收,朱瞻基整日待在御书房批阅各地奏章,常常挑灯至深夜。
孙清扬一向不会扰他正事,这一日却亲自去了御书房。
守门的内侍欲禀报,孙清扬竖起手指摇了摇,让他们噤声,亲自提了食盒走进去。
灯下,朱瞻基还在批阅奏章,剑眉皱成一团,脸色很是难看。
孙清扬不言不语,蹑手蹑脚的坐在一旁静候。许久之后,朱瞻基批完了手边的一沓奏章,方才发觉她。
看到孙清扬时,他的神色缓和了许多,眉眼舒展开来。
“皇上,您忙了这一夜,吃些东西,早点歇息吧。”
说着,她打开食盒,四色食物尽数端上来,枸杞红枣茶、莲子百合煲瘦肉粥、猪腰炖杜仲、粉葛生鱼汤,都是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最是适合夜里滋补。
朱瞻基看见她端碗过来的手,莹白如玉,一时兴起,声音里带着几分慵懒,“朕要你喂……”
孙清扬好笑地摇了摇头,拿起里面的汤勺,舀了一勺粥,试试温度,给他递到嘴边。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孙清扬又哄着他喝了几口生鱼汤,两三片猪腰,见他把一盅枸杞红枣茶都喝干净了,才住手。
吃完了粥,朱瞻基拥着孙清扬坐在桌前,“清扬,陪朕看看奏章,你给朕念,朕听着,也能省点力。”
孙清扬嘴上虽说后妃不能干预朝政,但看看朱瞻基发红的眼睛,到底没有坚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