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高宴无好宴 中-《仁宣盛世之孝恭皇后》
第(2/3)页
他微微一怔,旋即说道:“皇爷爷何出此言?您正在春秋鼎盛之时,怎么会生出这样的想法呢?”
永乐帝淡然一笑,“可朕听说了一些议论,说太子在太子的位置上呆得太久了,久得他已经不愿意再等待了,你怎么看?”
是谁会说这样的诛心之话来挑拨离间?皇爷爷是不是又起了疑心?
朱瞻基连忙起身撩袍跪下,“这些年来,离间皇爷爷和父王的传言何其多也,从最初皇爷爷立储开始,就一直纷纷扬扬,皇孙也时有耳闻,孙儿觉得,来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皇爷爷于此,必有考虑,不管是以子孙的身份还是做为臣子的立场,父王和孙儿只管静候圣裁就是,不需理会那些个嚼舌根子的话语。”
“好啊,瞻儿,你们父子同心,好啊!只可惜,你那父王,并非最喜爱你,你如此回护于他,朕却担心百年之后,他不肯顺利将皇位传给你。”
永乐帝用手指着朱瞻基,说道:“这屋里没有旁人,朕既然问你,你就老老实实的回答,你说,你父王是不是不喜你?”
朱瞻基笑着起身,坐回到椅上,“父王也并非皇爷爷最喜爱、疼爱的儿子,皇爷爷当年甚至有易储之意,何以这么些年,对父王的爱重远超过二叔、三叔他们呢?”
永乐帝笑起来,“好小子,竟然学会将你皇爷爷的军了。”
他叹了一口气,“到了现在,也就是你能和朕说说真话了,你父王见朕,向来是木讷少语,噤若寒蝉,臣子们更不消说。这当年的事情,说起来,朕确有易储之意,虽然众人都认为,你父王是燕王世子,燕王为帝后,他就该顺理成章的坐上太子之位,但朕当时确实更中意你二叔。”
“武功方面,你也知道,他很像朕。文治方面,他不及你父王,也是因为没有机会接触罢了,其实他即使在军中,一直未忘读书,其书法豪放大气,自成一格,诗词文章写得也很好,尤其是他几次救朕于万难之境,朕曾含蓄地对他说过,一旦成事,欲立他为太子,立了你父王,就是对他食言。”
朱瞻基默然。
永乐帝看了他一眼,问道:“怎么?你是不是觉得朕这么想错了?”
朱瞻基深深吸了口气,说道:“其实孙儿亦认为,君正,则居其位;君不正,则应夺其位……倘若父王真是无能,即使扶上了那个位置,早晚也会失去,甚至,失去的不是那个位置,而是天下。”
“孙儿大胆揣测,皇爷爷您英明神武,乾纲独断,之所以后来会选定父王,并非像坊间所传闻的,是因为皇祖母,朝臣或者孙儿的原因,这些可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皇爷爷您心中已经有了考虑,因此,才会顺水推舟,这么些年,皇爷爷对父王反复考校,其实是爱之深责之切吧?”
永乐帝当年,就是发起了“靖难”,以清君侧之名,改朝换代,从燕王变成了皇帝,所以朱瞻基所说“君正,则居其位;君不正,则应夺其位。”之话甚得他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