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节:谢道清落网(2)-《宋韵梅花》


    第(2/3)页

    “耶律楚材啊耶律楚材,本后建议尔改名叫野驴蠢材,可否?行,既然如此,以后汝就别在中书省待着了,慢慢休息去吧!”

    “臣遵旨……”

    看着耶律楚材落陌的背影消失在了漫天飞雪中,镇海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谲的笑容。终于把这个刺头给赶出朝堂了……看来,以后自己就可以步步高升,为所欲为了!至于脱列哥那,当然她是支持自己和奥都合剌蛮的……毕竟,这个“铁三角”带来的利益,可谓是尽在眼前。

    几乎就在耶律楚材倒台的同时,在肃杀的北风中,一辆用木质栏杆围起来的囚车载着谢道清和萧媞母女,在两匹马的拉拽之下艰难地向北跋涉。而在囚车周围,则跟着上百的蒙古骑兵,在从中都出发之前,燕京行省达鲁花赤牙剌洼赤特别警告这些蒙古兵,要他们一定要对她们严加看守,万不可让其逃跑或者自尽。否则,待到哈拉和林之日,就将是他们人头落地、家人被没为奴隶之时。

    “此去,真不知能否再回大宋……”

    在离开中都的那一刻,萧媞掀开被褥,向着南方不禁泪如雨下,丝毫不顾凛冽的寒风和身上单薄的囚服。在她身旁,谢道清则抱着赵珍珠,一起蜷缩在破旧的棉被中躲避风寒……本来临出发前,萧媞苦苦哀求李妪将斗篷和丝绸衣服还给她们,好让她们在囚车里不会挨冻。但却遭到了无情的拒绝,无奈之下,她们只得冒着刺骨的寒冷,踏上了北上前往哈拉和林的路途。

    “驾!”出发不久,一个蒙古兵骑着马从南边疾驰而来,很快就追上了押送队伍,向那些士卒传达了牙剌洼赤补充的新命令:

    “达鲁花赤大人有令,将谢氏和萧氏的双眼蒙上、褪去布鞋,手脚戴上镣铐,路上不得随意取下!”

    原来,在她们上路之后不久,韩文林就急匆匆地赶到燕京行尚书省所在地,“明确无误”地告诉牙剌洼赤:

    “萧氏冰雪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本领,若是让她记住沿路山川河流,则不免让其有逃脱之念……至于谢氏亦如此也!若要让她们不知往何处去,唯有一路蒙住其双眼、褪去鞋袜,并用刑具限制她们,方可让她们到时无处脱逃,乖乖就范!” 对此,牙剌洼赤深以为然,当即吩咐手下带上刑具,骑快马前去传令……

    接到命令之后,几个蒙古兵当即下马,将谢道清和萧媞从囚车里拖出,喝令她们在雪地里脱去鞋袜,然后自己戴上镣铐、蒙上双眼。对此,她们表现得还算顺从,萧媞先是自己戴上了手铐脚镣,然后替谢道清戴上了镣铐:

    “姐姐,如今我们手无寸铁、不名一钱,还是先委屈自己,保住赵珍珠的性命……”

    谢道清用手轻轻擦去脸上沾染的雪花,然后不经意间抬起脚,用她那被冰雪冻得通红的脚趾搓了搓因为冻疮而瘙痒难忍的脚踝……一会之后,她摸出一块破布,将其折叠之后一边替萧媞蒙上眼睛,一边轻声细语地说道:

    “你说得对,妹妹,这也是官家的愿望……哎,此次若能回临安,姐姐就再也不当皇后了,我们一块出家,去深山里边的古寺了此残生吧!”

    “姐姐,我们还是可以活着回去的,不管怎样,我们都一定要等待……”本来萧媞还想再劝劝她想开点,然而,早已失去耐心蒙古兵却不买账了:

    “谢氏,萧氏,还不快点!……”

    在蒙古兵的催逼之下,萧媞摸索着替谢道清蒙上了双眼,接着就匆忙和她一起爬上囚车,继续忍受着刺骨的寒风和迎面而来的雪花,向着哈拉和林的方向而去。

    “昨晚赵珍珠睡得不太好,我得哄哄她……”

    说着,萧媞就将赵珍珠给放在了自己的怀里,开始轻轻地用手抚摸她……这时候,令萧媞有些想不到的是,看起来一向端庄少言的谢道清似乎得到了一展歌喉的机会,只见她轻轻地拍着手,一边低声用吴语唱起了南朝时期的民谣《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