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村里人对李长生热情的过分,赵公明的存在感就弱了。 赵匡恒多老狐狸,单就这一个细节,就看出不少问题。 “长生啊,秋天了,再过些日子,天气再冷些,咱们这种露天的西红柿恐怕不能种了。” “长生啊,我们商量着,能不能建大棚,虽然前期投资大一点,但是咱西红柿的品质有保证,回本也就是一两年的事儿。” 现在乔家塘村民的心气都很高,觉着日子一下子有了奔头。 以前在村里种地,觉着挺丢脸的。 现在不一样了,两茬西红柿卖出去,能挣不少钱呢。 兜里有了钱,底气就足了。 现在都敢进城里的商场了,也敢试穿了,也敢看看价格,在心里合计合计,合适的话都敢买下来穿着。 能有这份底气,都因为李长生带领大家种西红柿,挣了钱。 李长生被围在中间,压力山大。 你们知不知道被你们晾在一边的是丰海市顶级大佬? 你们好歹也看一下咱的眼色? 我的眼睛都快歪了,你们都视而不见的吗? “那个赵书记……” 李长生赶紧把话题往赵公明身上引导, “您觉着咱有没有必要盖西红柿大棚?” 这种时候绝对不能要主角光环。 低调,必须低调。 赵公明接话茬,哪怕有点尴尬,那也得接住这个话茬。 “我觉着大家伙考虑的对,有想法很好,咱必须建大棚,咱要是把大棚建起来,咱就不用担心气温,也不用担心虫害……” 侃侃而谈,头头是道。 必须显得专业。 然而没几个人愿意听赵公明说话,他们现在认定李长生,赵公明的存在感真的非常弱。 赵公明有些尬聊。 一旁的赵匡恒都替赵公明尴尬。 自己一心一意培养的儿子,到头来成了别人的陪衬。 六百多亩的西红柿基地,到底谁搞起来的? 赵匡恒迈步走开。 背着手,大踏步。 赵公明讪讪的结束了话头,跟上去。 赵匡恒不说话,赵公明也只能沉默。 走出二百多米,赵匡恒放眼望去,西红柿基地忙碌的场景其实很喜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