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诸位公子,侯爷有事寻商!”一名佩剑侍卫进来禀报。 高泰明起身,带着几人进了侯府的后殿。 后殿已经有几个高氏嫡系子侄在场,高升泰正半边起身靠在床头。 “嗯,今日你们都回来了,那很好。趁着我清醒,把事说一下。”高升泰喘了口气,看了众人。 “我高氏,本是越嶲夷王高定公后人。我等得天泽祖萌,在天南蛮夷之地立世。以后,泰明依然担任大理布燮,袭鄯阐侯,镇威楚城,继续控防苴咩城和统矢府、泰慧镇会川府、泰贤镇建昌府、泰祥镇谋统府、泰连镇永昌府。另外,泰明要给泰云谋取腾冲府,那是退路。其余四郡的东川郡、石城均、秀山郡、河阳郡依然如旧。西北成纪镇、西南的、西南的蒙舍镇、东部的、东部的最宁镇、西部镇西镇依然要旁支谋划。” “诺!”殿内诸子应道。 高泰云无意间抬头,看见高泰连的眼中目光一闪而过,他内心疑惑,这家伙看着五大三粗的,估计会心眼多。但是,高升泰要高泰明为自己谋取腾冲府,也没什么,那里天高皇帝远,谁也冲突不了吧。 这老头子要给我谋取那里,难道要高氏遇到危急存亡之时退缅甸?他可能不知,那边浦甘王朝的老大可是个狠人啊。 “泰云,你我也什么谋划,现在呢兄长们都在,说一下吧。”高升泰喊住他。 “父亲大人,在天南设分坛的事情,刻不容缓啊!”高泰云上前低头说道。 “嗯,你们都派人着泰云他设分坛之事!”高升泰语气坚决。 “诺!”高氏子弟也知道,这玄门是收拢蛮夷之心,同兵粮一样关系生死存亡,都还是没有人托辞拒绝。 “高氏,终究是会一直雄居天南,不负历代先祖厚望。”高升泰眼中突然显出精光,看来这是他放心不下的东西。他接着又精神了些,把高氏历代事迹述说出来。 高氏有骄傲的资本,以精卒虎视滇东,治理天南各部蛮夷,花费了高氏家族历代心血。 高氏始祖名高翔,高升泰言先祖是汉族,祖籍江西,随武侯诸葛孔明征南中入天南,其中七擒孟获更是见证蛮夷反复无常。至太安二年,因蛮夷势力壮大,肆意破坏汉郡各地,掳掠黎民。当时高氏已经是豪族,而内地社会动荡不安,迫使高氏家族向远方深山迁移。至天南洱海边之地,开荒种桑,得以大量繁衍。传至第二十八世祖高方,正值南诏末期。后来,鲜卑后裔段氏也携带族人到此定居,受旨领通海节度使的段思平拜各豪族,起兵讨伐杨干贞。时任鄯据守高方借得乌蛮三十七部兵马助之,使段思平定国称帝,国号大理。高氏受封岳侯,其领地遍及云南大部地区,高氏对各部蛮夷多有馈赐用物。 北宋嘉佑八年,姚州的大族杨允贡裹挟蛮夷叛乱,被岳侯高智升率滇东众部族平定,段思廉封他为德侯,赐白崖与禾匈两地,晋封缮阐侯,子孙世袭。后来思廉禅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登基。在熙宁九年,段氏派遣使入贡宋廷,献贡金装碧珊、毡、剡、刀剑、犀皮甲、鞍辔。后段廉义被叛党杨义贞杀死,高升泰起兵诛杀杨氏,立廉义之侄段素辉为帝。高氏得以掌控朝中军政大权,以高智升为布燮,其子高升素为缮阐侯。后来,段素辉因高氏势大,被逼避位为僧,高氏立思廉之孙段正明,高升泰为相,弟高升祥为缮阐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