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宗室问题-《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让这个女婿管下儿子,怎么就整出这么多的问题来了?

    张一凡一听,直接回答道:“父皇总想着,大明朝能长长久久吧?那我们不说别的,就只是算三百年的大明朝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好了……”

    结果没想到,马皇后只是和他们聊了下天,就对张一凡说道:“你们二哥在封地有些胡闹,娘担心,他会有什么意外啊!”

    就这,还没完,就听张一凡又提醒道:“事实上,皇室宗亲可不止是藩王,还有郡王等等,如果算起来的话,那只会更多。父皇不妨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考虑大明王朝要是长久的话,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等等,到底会怎么样?”

    不止是他,包括太子朱标,他也愣住了。

    这一次,马皇后却并没有沉默,反而对张一凡说道:“一凡啊,你别忘记了,你父皇之前有封你为大宗正院祭酒令,总领皇室族人学业的。除皇太子之外,所有皇子皆归祭酒令教导,非得祭酒令认可不得就藩。现有已就藩之藩王,亦要重新就学,学不过则不能行使藩王职权。你是管着他的哦!”

    朱元璋说着,又看向张一凡,盯着他的脸说道:“你们都是年轻人,彼此之间应该也好说话,而且你的学问也高,说不定他们会听你的也不一定。要是能劝动他们俩,我这辈子,也就没什么遗憾的了!”

    一听这话,张一凡就知道,老丈人说不动自己,但是还寄希望自己能劝动秦王,这不,就由丈母娘来当说客了。

    他这个当爹的都教不好,指望别人教么?

    分开之后,张一凡回到自个家,和自己媳妇说起这个事情。朱镜静也是头疼,对他的两个哥,只能是哀其不争。然后,还能怎么样?

    不过,让张一凡想不到的是,几天之后,马皇后忽然派人,邀请张一凡一家去宫里做客。

    老丈人说了这事,丈母娘又来说这事,那要再推辞就不好了。

    说着话,朱元璋的脸色,那是相当无奈,道:“我也骂过他们了,还给他们讲过道理,但是,他们在我的面前,唯唯诺诺,一旦回去封地,就依旧我行我素。伱不知道,我担心他们有一天会死于非命啊!”

    一开始的时候,张一凡倒也没有多想,就抱着儿子和媳妇一起,陪她回娘家一趟便是。

    张一凡一听这话,只能实话实说道:“父皇,您太高看我了。以前有句话,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可如果做错了事情不会有责罚,甚至所谓的责罚只是挠挠痒而已,我不觉得会有讲道理的可能。要真能讲道理,那就早讲道理了!”

    “怎么,有问题么?”朱元璋听了,忍不住眉头一皱问道。

    这个例子非常极端,但是又非常浅显。如果期盼大明朝能长长久久的话,这种世袭罔替的藩王制度,就绝对会出现封无可封的情况。

    朱元璋听了,稍微有点不高兴,便问道:“哪里有问题了?”

    张一凡听到老丈人主动和他聊起这个,那就没办法了,不能继续装聋作哑,只好回答道:“父皇不是派了傅有德这样的名将去了秦地,该是不会有事的吧?”

    秦王和晋王都是马皇后的亲生儿子,为了这两个货,也算是操碎心了。

    一听女婿的意思,朱元璋不由得长叹一声道:“道理我都懂。可他们是我的孩子,我总不能杀了他们吧?”

    他以自己的例子来教导,让他的儿子对身边人要好一些。说他这么多年来,哪怕当了皇帝,但是对他的厨子,他从来就没有一句重话,甚至还经常有赏赐。

    于是,他也不矫情,直接就对马皇后说道:“母后,我也不说我现在忙,走不开之类的话。秦王是我二哥,平日里也凑不到一块,关系不算很好。我去劝说二哥的话,他给我面子,那能听我唠叨两句;要是不给我面子的话,嫌我啰嗦打我一顿我又能如何?如果他唠叨两句就能听的,父皇和母后想必也说过他,他听了么?”

    这种事情,虽然不常有,但是对张一凡一家来说,也不算稀罕。

    其实,这个也不能怪朱元璋,他一直忙,对于皇室事务,优先权排后面去了。管皇室的宗人令,本来还准备让他二儿子来当,也还没有定好。

    说完之后,他就看着张一凡,带着期望,等待回答。

    张一凡听了,不理他这个问题,就又说道:“为了简单一点,我们就按十个来算好了,十个藩王,十个封地。然后到大哥当了大明皇帝,也来十个儿子,那又是十个藩王,十个封地。按照三十年一个皇帝来算,三百年是十个皇帝,十个皇帝生十个儿子,也就是一百个藩王。我们大明国内有这么多的封地给他们么?”

    朱元璋自己是个能生的,远不止十个儿子,因此他也不会想着,他的子女可能只会生出一个儿子的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