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关键点在植物上-《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不过这话是大驸马说得,并且说得很认真,他不敢不听,连忙表示听明白了。

    在这个大明开国之处,最好的通过天体定位技术便是用量天尺了。何贵先强调下困难,然后又稍微秀下何家掌握这种最先进的技术,以此来表明,何家对于太子和大驸马看重的事情,那是真得非常尽心尽力。

    听到这话,张一凡当即微微一笑,然后向殿门处的护卫朱五吩咐道:“把东西拿进来!”

    张一凡闻讯,欣喜之下,便赶去了东宫这边,见到了有见过几次的“熟人”何贵。

    兄弟两人互相对视了一眼,都是明白对方此时所想,随后,两人一起转回头,用力向大驸马磕头,然后才肯站起来。

    张一凡这边,倒没有多大感觉。如今什么个外人,见了他都是如此恭敬,他也早已麻了,那还可能去区分其中差别,只是打着招呼然后就开始说事。

    要是张一凡不这么特意说明白的话,估计以这些古代人的尿性,会进献祥瑞为主,非洲的长颈鹿,澳大利亚的袋鼠等等,光是这些动物路上的吃喝,都能坑死他们。

    不过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些都不是事。有明确的前景在,所有遇到的困难,那就都不是困难。要人要物,还是最终决断如何拍板,他都有足够的魄力去做任何事情。

    不过他也不敢确定,便只好先看着。

    “不过伱们这次携带东西也肯定有限,难带的东西先不要带,比如什么活物之类的,对你们负担太大,不需要,关键点在植物上,明白么?”

    朱标看着绸缎下面盖着东西,便笑着问道:“一凡,这是什么东西?”

    金属框架组成的六分仪,有地平镜和望远镜等等部件构成。具有受外界人为因素干扰小、操作简单、可靠性强的特点,因此即便到了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世航海实践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上所有大中型舰船必须配置的装备。

    首先是朱标说了准备情况,总体来说,船都是现成的,都是能远航的海船,还配有轰夷大炮等火器,人员的话,有从军中调配一部分,有罪囚赎罪的,还有招募的都有。当然,何家这边,也带了一部分家丁的。甚至朱标还找来了几个波斯人,以前叫色目人,在大明朝对蒙元的战事中投降大明的。

    东莞何家这边,何真最终决定派他本来在负责南洋路线的二儿子何贵,还有六儿子何宏为太子效命。

    为此,他了大部分精力在这个方面。另外一小部分精力,自然是在北方的备战方面了。

    这是强行认师了啊!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主要是通过判断船只瞬时方位(东西南北),结合船速推算船的航行轨迹,从而推测船只目前所处的地理位置。但是,大海上的航行,光靠这个是远远不够的。

    于是,便坦然受了他们这一跪,然后才上前扶起,诚恳地说道:“除了六分仪的使用之外,还有其他什么问题,也尽可以整理出来一起问我,我能回答你们的,就都回答你们。希望给你们解决掉尽可能多的问题,确保你们能尽可能地平安归来!”

    听着他的话,感觉这个名字一点都没有量天尺霸气,但是,一看那盘子上的东西,所有人都立刻知道,这个东西绝对是个好东西!

    不说别的,那东西上面一眼就看出,有玻璃厂那边出品的好几样好东西,组合在一起的,能不是好东西么?

    他深知对于远航来说,定位船只的方位有多重要!如果大驸马的东西比他们掌握的量天尺更好的话,那就能让他们的小命更安全一分。而大驸马之前的种种经历,让他一下对大驸马的新发明,充满了期待。

    如此,至少在太子登基称帝之后得到最好的回报。哪怕到时候就算不成功,看在何家尽心尽力的份上,那也必然会让何家更进一步。

    要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六分仪的原理还是大明崇祯年间出生的牛顿所提出来,最后被发明出来更是要再过一个世纪。可如今,张一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提前了几百年把他给拿出来了。

    听到问话,张一凡便看向朱标回答道:“一种在茫茫大海中测算船在什么位置的东西,要借助天上的物体,下雨天就没法使用。不过就精准性来说,要高如今那种量天尺好多倍,就算在船上使用,也不会有多少误差!”

    何贵一听,心道果然如此,大驸马还真是打造出了比量天尺更好的东西!他身边的弟弟何宏,更是一下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期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