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271章 这真是绝了! 技术进步的积累,绝非一蹴而就的。往往每个技术进步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教训,甚至还是血的代价。 就比如说,张一凡搞出来的蒸汽机,有分离式冷凝器、可调节阀门、汽缸绝热层、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压力计等等,每一个部件,都是因为遭遇问题,要琢磨改进,废了很多脑细胞之后才能得到的。 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还只是低压蒸汽机,代价就是蒸汽机的体积庞大。因此,最终换来高压蒸汽机,但是又要解决高压蒸汽机可能会爆炸的问题,安全阀的诞生就是有血的代价。 所有这些,不可能让人再走一遍。但是,张一凡需要他们知道,每个部件的作用,那样才能真正明白一台蒸汽机。 如今,这个蒸汽火车也是一样的处理方式。 大明国子监很大,鼎盛时期是在永乐年间,国子监监生人数达到了九千多人。洪武年间,虽然没有那么多学生,但是规模却是摆在这里的。 在国子监内修建的示范铁路,就是绕了国子监一圈。 朱元璋带着老婆还在到的时候,蒸汽火车自然已经准备就绪。 他们和文武百官看到,这一次的陆地上的车子,竟然真得像一条长虫,除了车头是比较奇怪的蒸汽机之外,后面还是一节节的车厢组成。 每节车厢都是不同样式,有里面全是座位的,也有座位是面对面,然后中间有固定的折叠桌子,还有的车厢里,竟然铺设上下两层单人睡的床,当然了,自然也有什么东西都没有的车厢。 卧铺这边就比较尴尬了,大家都是同僚,武将还好,倒头躺下了也无所谓,但是文官感觉总觉得有些尴尬。 不过大明朝的铁路,肯定不会像后世那样连云贵那样都修得到处都是,没那技术。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在平原上为主,在客流,物流最有需求,或者在军事政治上有需求的大西北之类为主,不可能一来就开隧道的需求。 朱元璋等人,由张一凡陪着,坐在第一节车厢,全是面朝前面的座位。 且在场的人还很快就明白过来,马车要经常停的,马要休息,还要吃东西,但是,这个蒸汽火车却不会知道疲倦,只要能一直烧火就可以。 不过此时,张一凡在众人面前邀请他,皇帝一家子都要坐的,他不坐显然不合群,便笑着连忙道谢,又是夸奖地应下了。 随后,张一凡又向其他文武官员发出了邀请,其中还特别走到太师李善长面前,微笑着对他说道:“听问太师最是看好我,加上太师年纪也大了,就给太师特意留了个卧铺,可以躺着睡觉休息的。” 然而,他们这些人其实都不知道。蒸汽机之所以会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绝对不是因为改善了交通,而是在各种矿场,炼铁厂,纺织业等等,几乎大小行业都会用到蒸汽机。 当然了,为了万一,其实在晚上宵禁的时候,已经试跑过,没有问题。要不然,张一凡也不敢这么邀请。 只是那些不容易展现,又以蒸汽火车能最直观地让这个时代的人感到惊讶而已。 等到一会之后,蒸汽火车便低速进入了匀速运动,不过还是有风迎面扑来,景物从两边而过。站着不动,就能把国子监绕一圈。 如此种种,就洪武十五年这个时候来说,有且只有张一凡一个人有这个全局认识。 于是,皇帝一家子以及文武百官,带着好奇又期待的心情登上了火车,各就各位。 其实,类似这样的大明高官要是出行,在以后的火车时代,肯定都是特制车厢,弄得能和家一样,而不是目前这种用于展示的两层卧铺。 李善长听到张一凡的话,心中感觉怪怪的,也不知道是自己别扭呢,还是这个大驸马说话中有什么别的意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