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老了啊-《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1/3)页
    第265章  老了啊
    “父皇,儿臣不是自夸,用儿臣的新学武装大明的话,大炮的射程,想要多远就有多远!”
    张一凡自信地说出这句话之后,看到朱元璋的脸色略微有点意外的样子,他便又补充说道:“火器的改良,肯定会一直都有,和其他国家的差距,便会越来越大。总有一日,打仗就不是靠人海分胜负的。我们大明军队,不需要太多人,用精良的火器,就能让一个国家臣服!”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军事技能是满的。本来听到女婿的这个话,他是想要反驳,顺便告诉下女婿,影响打仗的要素是什么,比如粮草辎重之类最容易被外行人忽略的问题。
    结果没想到,张一凡的一番补充的话,让他把想说得话给咽了回去。
    就目前而言,大明的火器已经是比敌人优秀很多了,甚至可以说,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如果说,大明的火器还可以继续改良,那以后的战事,如果出现大明军队能以一顶十的情况,那便会大大减少军队对后勤的依赖。这么一来,军队的机动性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就算战败,也只是损失了一支军队而已,不会出现军队数量过多,连带粮草辎重过多,损失一次就没法补回来的情况。
    而以大明朝目前的人力物力来看,只要再休养生息下去,那是可以组建无数支远征军的。
    当然,这个事情也是有前提的!
    朱元璋的脑子很清醒,便立刻问张一凡道:“一凡,我问你两个问题,不能有夸张,如实回答我?”
    “父皇请讲!”张一凡一听,立刻严肃地说道,“儿臣说话,从不夸张!”
    朱标听了,点点头,跟着说道:“一凡这点确实没错,虽然有些话听着好像夸张,但是事后证明,确实是没有夸张的。”
    好在这里也没外人,朱标也无所谓,便带着好奇追问道:“那爆炸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听到这话,张一凡的脑海中,立刻想起了明末时候那些文人最喜欢描述的一句话:一炮糜烂几十里!
    朱标收到眼神示意,便回答道:“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齑粉。”
    人老去,这是谁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张一凡听了,也没有不好意思,当即承认道:“儿臣是聊到这个爆炸的时候,有感而发,所以说上一说。毕竟这些学问其实都存在,就只是待人去发现。我们不发现,别人也能发现。”
    张一凡听了,便也认真地回答道:“父皇,儿臣发现,我们人类对这个大自然的认识还很少,能用得东西也不多。就如今来说,也只是金银铜之类的而已。”
    朱元璋:“……”
    想到这个,张一凡心中不由得苦笑,阴阳这么神奇,你和大嫂相遇怎么就不爆炸呢?
    抛开这个念头,张一凡集中注意力于当下,看着朱元璋和朱标说道:“这种解释压根就没有解释清楚爆炸的真正原因!”
    “哪怕就只是这些的话,据儿臣听到的消息,比如说倭国吧,区区一个岛国而已,天灾不断的,可那里就有一个巨大的银矿,而且因为多火山,他们那里也产非常大量的硫磺,如果我们能打下倭国,就只是银矿和硫磺的收入,都会是对我们大明有一个非常大的补充。”
    不是说火药威力已经到头了,最多是加上白,爆炸威力会更大一些?除此之外,你还能说出个什么来?
    这是斤斤计较了,不过身为大明皇帝,遇到这种情况,也确实是要斤斤计较的。
    听到这话,朱元璋和朱标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原来爆炸是这么一回事!
    看着张一凡看着他的脸色变得有点疑惑,朱元璋便有点尴尬了,老脸一红道:“刚才聊了那么多题外话,一时之间,把第二个问题给忘记了!”
    要是以前的话,朱元璋想着身后事,想着大明朝的江山稳固,因此会有不甘心老去,会想着趁更老之前,要多做一些能稳固江山社稷的事情,哪怕为此付出代价也无所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