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梁国并非传统的封建王朝。 为了应对民间普遍的现代化趋势,梁国朝廷的组成结构,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了改造。 现在的梁国,更加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梁皇仍然在,但已经不在这个国家具有一言九鼎的能力。 梁国皇族保留了玉京及其周边的郡县作为封地,保留了皇族亲卫御林军,保留了梁国部分产业的主导权…… 作为代价,皇帝放弃了行政、立法、司法、外交、国防等一系列权力,并将它们过渡给“内阁”,仅在人事、立法等方面保留了维持皇族权力的“一票否决”权。 准确地来说,现在的梁国拥有两个“皇帝”。 一个是梁皇,另一个是内阁首辅。 梁皇是梁国明面上,象征性的皇帝和集权者,而内阁首辅则真正掌握了梁国大部分权力的人。 事关重大,相州知州辛有竹的奏折被以最快的速度送往玉京,送到梁国首辅秦文韬的案前。 然而在奏折送到玉京之前,有关相州、海族之间的事情,便被更快捷的通讯符,提前将信息通知到了首辅的耳中。 “看看吧,辛知州的奏折。” 内阁小会上,秦文韬将辛有竹的奏折丢在桌上。 桌上另外六个人则面面相觑,还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 等到侍从将奏折交给六人传阅,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浓浓的不解与惊骇。 “据我所知,龙族子嗣一出生便是筑基初期,一阶符箓诱骗筑基龙族,这……这理由未免有点……过于牵强。” “倒也不一定是符箓的事情,八成是海族找个由头对我大梁发难。” “可是川齐海族与我等相安无事这么多年,怎会突然来这一出?” “海族有事,应该首先联系仙门,我等朝廷中人,乃是凡俗势力。海族对我等动武,不是犯了大忌吗?” “莫非,海族也不想打?只是虚张声势?” 秦文韬静静听完,语气平稳道:“诸位同僚,你们说完了海族,能说说我大梁吗?这仗,我大梁能不能打?” 众人本就是有意回避这个话题,现在听到秦文韬这么说,终于有人明白首辅的意思,说出了所有人心底的答案。 “秦首辅,我朝国库亏空久矣,这仗怕是打不起了。” “处理海族关系,本来就应是仙门责任,首辅,咱们不能出这个头。就算要打,也应该跟在仙门后面。” “不错,若是通天门不作反应,咱们正好可以借此由头,请临岚门出手。临岚觊觎我国久矣,此番正好名正言顺地让临岚门进来制衡通天门。” 秦文韬听罢,道:“海族之事,无论怎样总有解法,可是诸位,我大梁的国库,何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