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天下安宁! 这四个字,对于来自江南或者都城的读书人,或许没有太大的感触。 但作为北宁城的百姓,这四个字大过天。 “说得好,王爷这话才是正理儿!” “十几年来,咱们一直都是女真蛮子圈养的畜生,直到王爷来到这里,咱们才活得像个人!” “对,要不是王爷和神策军,你们这些读书人敢来北宁城吗?” “命都没了,还读什么书?咱们王爷那是天神下凡,哪里是来教书的,这岂不是大材小用。” “……” 儒生、普通百姓,在此刻一个个大声高喊起来。 赵启轩错愕地望着四周群情激奋的人群,一时有些胆寒。 他不敢再继续挑衅,生怕自己一句话说错犯了众怒,然后被这群将秦轩视为神明一般的百姓给活撕了。 “赵助教,我虽不过是北宁城一名普通的读书人,但有些话我还是想对你说。” 一名有些年长的读书人忽然站了出来,他约莫快四十的模样,样貌平平。 有不少北宁城的百姓认出了他,忍不住喊他“张书生”、“吊书袋”。 他笑着跟人群摇了摇手,毫不在意别人给他这讽刺性的绰号,随即他收敛笑容,郑重其事地道: “我是北宁城的学子,自读书开始已有三十三载,可依旧没有半点功名在身。”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你可知我北宁城共有多少人口?十五年前两百万,十年前一百二十万,五年前八十万。” “你又可知我北宁城有多少学堂、私塾?学堂不过十一座,且年年缺少经费,私塾共二十八所,均为富家豪族所控。” 大启较为重视教育,因此每个州县都会开设学堂,由朝廷出资,百姓只需缴纳少许的学费就可以读书。 但北宁城的学堂,因为之前官员贪污,所以年年经费短缺,以至于无以为继。 “你出身世家,又身处江南富庶之地,所以你不懂读书二字对于北宁城的人来说是何其沉重的事情。” “假使我才华横溢,想要进京赶考,你可知我这一路花费是多少?最少二十两。” “而这二十两,却是北宁城普通三口之家不吃不喝,十年的总收入。” “我知道你们这些外地来的读书人看不起我们北宁城的儒生,可这是因为我们生来就低人一等吗?我们同是大启百姓,为何饱受战争摧残? 第(1/3)页